摘要:养殖场车辆的清洗消毒是防控非洲猪瘟的关键环节之一,车辆洗消中心承担着对运输车辆及人员、物品进行清洗、消毒、烘干的功能。当前我国部分猪场存在建设成本高、清洗消毒重视程度低、消毒检疫监管不严及惩处力度弱等问题,而未做好车辆洗消中心建设工作,难以充分发挥清洗消毒的防控作用。这提示:企业应承担起防疫的主体责任,充分认识建设洗消中心的积极意义;政府应加大财政补助与技术支持;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制定相关行业标准和增加惩处力度,构建联合执法机制,形成执法监管合力。
全球非洲猪瘟防控经验表明,该病根除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当前非洲猪瘟病毒在我国已形成了一定的污染面,我国相对落后的生猪生产消费方式等因素,导致当前非洲猪瘟形势复杂严峻。据调查,我国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主要有3个方面:生猪及其产品异地调运、人员车辆携带病毒传播和餐厨剩余物喂猪。在现已查明病毒来源的111起家猪疫情中,人员车辆携带病毒传播占比达到了41.5%(46/111),其中猪场车辆带毒传播又是重中之重。本文阐述猪场车辆洗消中心的存在意义,分析其建设不足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引起业内人员的重视,从运输环节降低病毒传播风险,进一步防控非洲猪瘟。
车辆洗消中心建设的必要性
政策法规要求
《动物防疫法》第四十四条规定,“运载工具在装载前和卸载后应当及时清洗、消毒。”农业农村部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切实加强生猪调运监管工作的通知》(农办牧〔2018〕64号),要求动物外调必须凭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运输车辆清洗消毒证明,方可装运外调。由此可见,建设养殖场洗消中心,严格车辆的清洗消毒是积极响应防疫政策的明智之举。
动物防疫工作的需要
携带病毒的运猪(或饲料)车辆在猪场与猪场之间、猪场与屠宰场之间、猪与饲料厂之间流通,存在交叉传播风险。传统消毒池存在消毒药易失效、车辆消毒不彻底等问题,难以满足防疫工作的需要。养殖场洗消中心承担着对进入猪场的车辆进行清洗、消毒和烘干等功能,以及对随车人员和物品的清洗、消毒功能,既快速、高效杀灭绝大多数病菌。又因其“单向流动”的洗消模式,形成以猪场为中心的多层生物安全防护圈,使得环境载毒量从外到内层层递减,真正发挥安全防控作用。
洗消中心功能划分
合格的洗消中心需具备划分完善的功能单元,科学高效的洗消程序和智能化的信息管理系统。
划分完善的功能单元
洗消中心可划分为预处理区、清洗区、高温消毒区3部分,包括值班室、洗车房、干燥房、物品消毒通道、人员消毒通道、动力站、硬化路面、废水处理区、衣物清洗干燥间、污区停车场及净区停车场等。洗消中心设置净区、污区,洗消车辆必须单向流动。有条件的猪场还可以在洗消中心中建立检测室,对水质、消毒剂等洗消用品进行监测,同时对消毒效果进行检测评估,确保洗消效果(图1)。
科学高效的洗消程序
洗消程序:污区进入—预处理区准备—进入清洗区—初次清洗—泡沫浸润(15 min)—二次清洗—沥水干燥—进入高温消毒区—消毒(30~45 min)—烘干(70 ℃,30 min)—停放净区。按照先内后外、先上后下、从前到后的顺序进行,泡沫浸润、消毒剂作用、沥水干燥、高温烘干等程序均要达到最低作用时间,同时要密切关注冲洗水压、水温等细节,确保洗消效果。
智能化的信息管理系统
在洗消中心各区域安装实时监控系统,值班室呈现监控画面,同时链接手机客户端,实现对洗消过程全流程监督。另外,对洗消全过程进行录像备案,做到全程可视化、可追溯,这既能保证车辆洗消程序符合标准,又为车辆洗消检疫提供证明。
洗消中心建设要点
管理模式
建立精细化管理模式,通过明确责任、抓住重点、细化制度、强化检查等方式,建立部门间沟通协调、专人巡查登记等工作机制;健全领导、组织、执行、检查、奖惩、培训等方面规章制度;制定洗消程序和效果验收标准,以达到科学管理、规范洗消的目的。
选址与设计
洗消中心选址应在猪场3 km附近,距离其他动物养殖场/户大于500 m。设计符合“单向流动”原则,保证污区和净区分离,避免交叉污染。考虑风向、排水等具体细节,保证污区处于下风向,外部排水由净区排向污区,并设置污水处理区。
基础建设
基础建设要具备冬季保温能力以及自动排空防冻、防腐蚀功能。清洗车间内置防腐铝塑板或其他耐腐蚀材料,设置清洗斜坡(5%坡度)便于车厢内部排水;烘干车间要做好保温及密封,保证高效烘干。烘干车间两侧建耳房,便于热风流通循环。
清洗车间和烘干车间,要结合车辆尺寸建设。清洗车间与烘干车间间距一般在20 m以上,中间设置车辆沥水区,减少污区与净区的交叉污染。
建设推广中存在问题
洗消中心建设综合成本高
一是建设经济成本高。洗消中心的功能单元多,设施设备要求高,智能化系统维护烦琐,加上基础建设等一系列工程,建设成本多为数百万元,对养殖企业造成较大负担。二是选址困难。场外选址因土地性质和用途等问题,须经国土部门批准建设,而场内选址要结合现有厂区环境,综合考虑实用、安全、环保等多方面因素。三是污水处理复杂。洗消完成后涉及污水处理工作,存在环境污染隐患。
对清洗消毒认识不足
在对非洲猪瘟疫情处置督导中发现,发病猪场均存在人员车辆消毒不规范、不彻底的问题,半数以上的发病猪场不进行车辆清洗,车厢、轮胎还残留着动物粪便等污物即进行消毒程序。简言之,养殖企业对清洗消毒的防控作用不明晰,对清洗消毒认识不足,难以高效落实防控措施。
消毒检疫的监管不严,惩处作用不明显
在检疫监管方面,洗消中心建设缺乏相关检疫标准,即只对运输车辆的消毒与否作了强制规定,但对消毒效果评估未作明文规定。这造成官方兽医在检疫出证时,对车辆是否消毒仅凭询问,而没有凭证;发现运输车辆有明显的粪便等污物残留时,由于没有消毒效果评估标准,导致行政处罚缺乏有力证据;在法律惩处方面,《动物防疫法》第七十三条规定,“运载工具在装载前和卸载后没有及时清洗、消毒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可以处一千元以下罚款”,因违法成本过低,难以起到法律震慑作用。
有关思考
完善顶层设计,建立行业标准
一是明确车辆消毒检疫的评估标准和处罚标准,以做到评估和处罚有据可依。二是建议将车辆洗消证明补充到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中,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备案过的洗消中心开具洗消证明,官方兽医在出检疫合格证时回收洗消证明,做到不消毒不出证,建立长效机制,实行全链条监管,以达到消毒灭病的目的。
做好政令宣贯,强化责任主体的消毒意识
针对养殖场车辆清洗消毒措施落实不严等问题,需要从根本上提高其对消毒工作的认识。一是政府要加强宣传教育,通过报刊、横幅等纸媒及微信、官网、影音等新媒体,多形式、多渠道提升养殖场消毒意识。二是养殖企业自身要承担起防疫主体责任,充分认识到清洗消毒的关键作用,主动发挥防控功能。三是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搞好科学研究,加大对洗消剂种类与作用时间、冲洗水压与水温、检测方法与效果评估、监控管理系统等细节的实践研究,对洗消关键环节进行完善,提升洗消效果。
政府加大财政补助和技术支持
各地农业主管部门可为建设洗消中心争取政府财政支持,对符合标准建设的洗消中心提供财政补助;组织权威专家对洗消中心的建设进行技术指导和效果评估,为洗消中心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技术支持。
加强部门联动,形成执法监管合力
一是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接到生猪产地检疫申报后,应当严格查验运输车辆清洗、消毒情况,发现运输车辆有未按规定进行清洗、消毒的,按照《动物防疫法》有关规定依法行政。二是联合交通运输、公安等多部门力量,密切部门间协作配合,强化联合执法,完善各项监督管理机制,适时开展专项联合检查活动,严厉打击运输车辆不落实消毒检疫等违法违规行为,形成监督执法的强大合力,起到震慑和警示作用。
上一篇:救护车洗消站建设规范方案
下一篇:食品车间工器具的清洗消毒
医院洗消中心建设案例
Spray Cooling
标准化洗消中心案例
Spray dedusting
全智能院前洗消中心案例
Landscape Fog
洗消通道案例
Environmental humidification
救护车洗消中心系统案例
Spray Deodorant
多功能一体移动方舱案例
Fountain sprinkler
环境加湿案例
Disinfection purification
人员洗消系统案例
Air conditioning
医院污水处理设备案例
Water treatment
车辆消毒通道洗消中心案例
视频展示案例
Video Show